案例展示
【48812】新疆这种玻璃珠曾价比和氏璧
作者: 案例展示   发布时间:2024.07.13

  今日,一串玻璃手链也就价值几元至几十元,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今日新疆区域的居民假如具有这样一串玻璃饰品,那他或许非富即贵,假如具有一串蜻蜓眼式玻璃珠那就更不得了。这种蜻蜓眼玻璃珠,在春秋晚期至汉代年间一度是王公贵族的追宠,其宝贵程度可比无价之宝的和氏璧。

  这种眼睛纹样的玻璃珠,最早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的西亚和埃及。其时,西亚和埃及人先创造晰单色玻璃珠,公元前1500年又创造晰五颜六色玻璃珠,公元前1000年创造出了带有“眼睛”的镶嵌玻璃,蜻蜓眼玻璃珠随之诞生。大约春秋战国时期,这种带有“眼睛”的玻璃珠,从西亚、中亚经西域传入华夏。

  新疆博物馆相关专业的人介绍,新疆曾连续出土过数十枚蜻蜓眼玻璃珠,其间时代比较早远的出土于拜城县克孜尔水库墓地,在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700年,相当于西周至春秋前期,出土的两颗玻璃珠眼部结构都很简略。

  考古工作者在轮台县群巴克墓葬也发现了一枚时代比较早远的蜻蜓眼玻璃珠,其时代在公元前955年至公元前610年,相当于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这颗蜻蜓眼玻璃珠上嵌有6只“眼球”,都是黑色“瞳孔”坐落白色眼眶正中。

  于田县克里雅遗址和且末扎滚鲁克墓葬中曾出土多枚蜻蜓眼玻璃珠,时代距今2500年前,相当于春秋时期,这些蜻蜓眼玻璃珠制造的进程和群巴克墓葬的蜻蜓眼大致相同,眼球部位也都是由“黑眼球”和“白眼眶”组成。

  研究人员从前对上述墓葬出土的蜻蜓眼玻璃珠做过科学查验测验,效果显现,它们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和西方蜻蜓眼非常类似,外形也有着非常显着的西亚风格,眼球呈同心圆,“瞳孔”一般都为黑色和深蓝色,“眼眶”为3层或多层的褐白或蓝白相间的纹饰。

  研究人员由此判定,蜻蜓眼玻璃珠在传入华夏前,先在西域“停步逗留”,然后才传入华夏。

  蜻蜓眼玻璃珠进入华夏今后,引起人们的激烈爱好,尤其是王公贵族对这种泛着幽幽蓝光或黄光的蜻蜓眼玻璃珠非常喜欢。可是,从西域曲折而来的蜻蜓眼玻璃珠太有限了,底子满意不了王公贵族的需求。所以,华夏匠人开端使用本地的质料进行拷贝,而且对其进行了斗胆改进,让这一进口货更契合王公贵族的审美需求。

  和西亚的蜻蜓眼玻璃珠比较,华夏的蜻蜓眼玻璃珠功能从护身符延伸到装修品范畴,原料则从玻璃制品延伸至玉、木、陶、青铜、釉沙和煤晶等制品上。为了让蜻蜓眼玻璃珠更受欢迎,能工巧匠们还将玻璃珠制造成各种形状,让蜻蜓眼的图画逐步增多。人们乃至在铜镜、钩子、刀柄等器物上镶嵌玻璃蜻蜓眼作装修。

  到了战国时期,华夏蜻蜓眼玻璃珠制造流程与工艺已领先国际。这一时期的蜻蜓眼,在吸收西方文明内在的一起,珠体上还呈现了龙纹、蛇纹等具有中华图腾文明的图画,匠人们现已成功制造出具有华夏特色与纹饰的蜻蜓眼球。

  据先秦文献记载,战国时期的蜻蜓眼玻璃珠一度被称为“随侯珠”。关于“随侯珠”,民间曾有这样一个传说,战国随县的曾侯救了一条灵蛇,这今后灵蛇口衔光芒耀眼夜明珠前来酬谢,“随侯珠”由此而来。

  战国还有一个“随珠和璧”的说法,意在把战国两大宝藏——“随侯珠”与和氏璧摆在齐头并进的方位上,这句成语也从另一旁边面证明,战国时期蜻蜓眼宝贵程度可与“无价之宝”的和氏璧相媲美。

  据了解,中国古代制造玻璃的前史,虽能追溯到西周时期,但玻璃制造的老练技能却到战国今后才构成,一向到汉代,玻璃锻炼技能都一向把握在皇室贵族手中,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其时的人们一向把玻璃当作比玉器还要宝贵的器物。

  而由玻璃加工制造的蜻蜓眼玻璃珠,天然成为玻璃制品中的珍品,考古工作者仅在新疆及内地等级较高的墓葬中有少数发现。研究人员剖析,蜻蜓眼玻璃珠应该是其时人身份、等级、财富和位置的标志,乃至是王公贵族的专属。

  从春秋晚期到汉代,蜻蜓眼玻璃珠一向深受华夏公民喜欢,东汉今后才渐渐退出华夏商场。

  新疆出土的蜻蜓眼玻璃珠是中西方文明与技能交流的见证之一——早在丝绸之路拓荒之前,中华文明就现已表现出与其他文明的开放性联络,向外传递本身的优异文明效果,一起也在吸收外来文明元素的进程中不断强大。(记者 赵梅 通讯员 阿迪力·阿布力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