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app官网下载登录
山西介休琉璃:千年传承的国之瑰宝
作者: 乐鱼app官网下载登录   发布时间:2024.09.11

  介休,因春秋五霸之晋文公名臣介子推而得名,也是“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走进介休,如同翻开一本厚重的历史长卷,蕴含着几千年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百余处文保、“国保”星罗棋布,国家级历史背景和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如点点明珠;陶瓷、琉璃、制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流传。

  琉璃,古代称溜离、药玻璃,是一种用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锰和钴的物质为着色剂,配以石英制成的一种低温釉陶器。制作一件琉璃制品一般要经过20多道工序,花费10多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介休琉璃作品,线条优雅、色泽艳丽,具有制作流程与工艺独特、釉料独特、原料独特、造型独特等特点,堪称中华一绝,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

  介休,被称为“琉璃之乡”。介休琉璃制品据说从唐代开始流行,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如今,介休的琉璃技艺已经传遍祖国各地,成为华夏民族的共同财富。

  近日,辽宁博物馆举办了主题为“何处寻琉璃”海城黄瓦窑的历史与文物展览会,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黄瓦窑的历史、工艺,再现了海城黄瓦窑从民间走入宫廷的辉煌历程。海城黄瓦窑的缘起就是祖籍介休的侯氏家族。

  据记载,侯氏一族乃科举世家,原居介休,后迁至辽宁海城。侯家创建侯家窑,天命六年成为清廷御用窑厂,四世至十二世共十七任窑主领受黄封。沈阳故宫屋顶所覆盖的琉璃瓦采用了黄琉璃瓦镶绿色剪边的颜色搭配,开创了宫殿建筑色彩的先河。除沈阳故宫外,还有福陵(沈阳的东陵)、昭陵(沈阳的北陵)和新宾的永陵等,这些琉璃砖瓦的制造者就是海州析木乡侯氏家族。介休的侯氏家族以高超的传统技艺,在整个琉璃史上,乃至中国建筑发展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介休市博物馆古洪山窑址的地形地貌图前,讲解员梁键正在为游客讲解:“介休的琉璃艺术源远流长,至少在隋唐时期就有了烧造琉璃的历史,在至今保存的许多古代建筑中,我们还能看到当年无与伦比的精美琉璃饰件,尽管经过数百年的风雨剥蚀,依然色泽艳丽、光亮如新。唐代九大名窑之一的洪山窑址,就是介休古琉璃的主要产地之一。”

  洪山为何会盛产琉璃和陶瓷呢?这和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洪山地区的土质是一种黏土,适宜用作琉璃的烧制材料,洪山源神泉曾经养育了介休一方百姓,加上这里充足的煤炭资源又为烧制琉璃提供了丰厚的燃料,为琉璃的烧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梁键介绍,介休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当属清·黄蓝釉四狮抬瓶琉璃脊饰,原为介休五岳庙钟鼓楼顶的脊饰,4个狮子中间原有宝瓶,取其谐音寓意为“世世太平”“四时太平”“事事太平”,整座脊饰使用孔雀蓝色烧制。孔雀蓝琉璃是我国古建筑上一种名贵的传统建筑材料,其釉色名称是以孔雀羽毛为标准,釉色偏绿的称孔雀绿,釉色偏蓝的称孔雀蓝。这种美丽的色釉创烧于元代,兴盛于明清。目前,介休保存完好的琉璃建筑中,不少是琉璃烧造极盛的明代时期留存下来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介休的空王殿、城隍庙和广济寺。

  介休张壁古堡空王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顶部的明代三彩琉璃构件,精雕细琢,体现出古人超凡的造型艺术和琉璃烧造水平,是明代琉璃艺术的杰出代表。整个殿顶采用黄、绿、孔雀蓝三彩琉璃装饰,尤其以孔雀蓝最出色,脊瓴上有龙凤图案、牡丹花卉、雷公、武士等不同造型,堪称琉璃艺术之精品。另外,还有两座明代的琉璃碑,碑身通体用孔雀蓝釉,是国内绝无仅有的琉璃碑珍品。

  介休城内的后土庙道教建筑群,被誉为“三晋琉璃艺术博物馆”,现存的琉璃构件多为清嘉庆、道光年间的作品,顶级规模,颜色造型最为丰富。站在高处遥望,后土庙屋顶的琉璃闪耀着黄灿灿的光芒,大殿使用纯黄色琉璃覆盖和装饰,整座殿宇金碧辉煌,颇有皇家宫殿的气势。

  后土庙的琉璃照壁也耐人寻味。后土庙东的正方形照壁心,中嵌双竹节串珠,外镶三色云头花边圆心。而临街一面的“蓬莱仙岛”中,仙山后有隐约的亭台楼角,山腰处有一条曲折的悬空鸟道,几位仙人行于其中,道下波涛起伏,海螺游鱼出没其间。内壁心同为正方形,圆心高出壁面12厘米,立体感极强,图案右上方二龙戏珠,左下方渊源鳞介,中以黄色荷花、浅绿荷叶作为填补点缀,使整个作品造型生动、构图新颖,令人过目难忘。

  位于后土庙旁的后土文院,致力于琉璃艺术烧制技艺的传承、琉璃文化元素的发掘,游客在此可以零距离感受非遗艺术,接受民间传统文化熏陶。

  窑火存续,“烧”出一条非遗传承路。近日,介休市非遗展示馆正式开馆,从不同角度,特别是传统琉璃烧制工艺、介休窑古陶瓷烧造技艺等,生动展示了介休特色非遗项目的工艺流程和操作的流程。展示馆以介休非遗文化为主题特色,保护非遗传承人为核心,融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元素,展示介休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和灿烂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介休的文化烙印和智慧结晶,传递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